厦门探索两岸标准共通新路取得成效
鸲掇千日为鸟,其名曰乾馀骨。
《尚书》是上古政治文献的汇编,因此马认为它包含了上古圣王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,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(32)《论语》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,相对于六经而言,《论语》又被称为四子书之一。
(41) (三)《礼》《乐》教 马认为《论语》中凡答问孝者皆属于《礼》《乐》教,因为礼代表天地的秩序,乐体现天地的和谐。凡答问仁者,皆《诗》教义也。程伊川说:学者当以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为本。与天地合德,人所归往之谓王。④马一浮:《举六艺明统类是始条理之事》,《泰和宜山会语》(卷一),《马一浮全集》(第一册上),第20~21页。
答问政者,皆《书》教义也。马一浮对于自己运用四悉檀会通六艺,自认多先儒未发之旨:此为运用义学之要,却可作后来说经轨范。故延广逐而石氏之亡决,侂胄诛而赵宋之衰成。
而与之立论完全相反的证据却大量存在于宋代文献中,由此完全可以得出结论:通高宗一朝执政治文化之牛耳的不是王安石之学,而是宋高宗和秦桧尊崇的程颐、胡安国之学。(30)王夫之:《宋论》卷十,载《船山全书》第11册,第234~236页。自太学以至于州县,济济多士齐声高唱睦邻息兵偃武修文。所为如此,岂特不能复而已?……汉武帝引春秋‘九世复仇之说,遂征胡狄,欲为高祖报仇,《春秋》何处如此说?……他自好大喜功,欲攘伐夷狄,姑托此以自诡耳。
(二)批评胡安国传《春秋》亟称桑维翰之功、胡寅称桑维翰亦足为贤 胡安国称桑维翰之功,见《春秋胡氏传》卷十郑弃其师条:人君擅一国之名宠,杀生予夺,惟我所制尔。其影响亦具二重性:澹庵南轩师其正,斥王伦之奸。
牟润孙说王夫之盖痛心于熊廷弼袁崇焕之被杀,遂致讥于文定(27),是切合实际的。(64)王夫之:《宋论》卷十三,载《船山全书》第11册,第301页。所谓王孝先以加诸丁谓而俯首以死海滨者,说的是北宋王曾以山陵水石竄丁谓之事:真宗崩,嗣君始立,(王)曾与(丁)谓分执政柄,两不相容。志在《春秋》,道由忠恕。
二人以往,唯依阿苟容之冯道、安彦威而已。心两疑,说两存,邪正参焉。桧抑术愈工,志愈惨,以为驱之北而不可者,无如杀之罢之,权乃尽削而事易成。即使所事者是为天下所共奉之君,也还有比君臣之义更高的民族大义,夷夏者,义之尤严者也。
(85)王夫之:《周易外传》卷二,载《船山全书》第1册,岳麓书社1988年版,第887页。与后晋罢免景延广一样,其后果都是加速了灭亡之祸的到来。
《春秋胡氏传》又何止是两发‘兵权不可假人之说,起码有十次(31)。王夫之的这一观点与李贽一致。
至于以挑衅渝盟为侂胄之罪,则是道学家按照朱熹所阐发的《春秋》大义作出的。④宋高宗:《赐秘书省手诏》,载《全宋文》第204册,第80~81页。于是而中挠之情深于外御……呜呼。(89)王夫之:《春秋世论》卷一,载《船山全书》第5册,第405页。(42)景延广是反对向契丹称臣的武将。从妾妇到仆妇,一字之改,意义却大不同,依王夫之的说法,以仆妇之道事君比孟子所批评的妾妇之道危害要大得多。
故后世之末造,虽得清慎之相,刚正之吏,终不能禁天下之贿……得百治人不如一治法,谁谓其无治法哉。因此,对于不能保中夏、卫社稷的昏君,绝不应无条件服从,而应坚决反对,此所谓不以一时之君臣,废古今夷夏之通义也。
而桧之为计也,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。其三则溺也,单伯也,庆父仅一出也,迭将而无专属也。
至于说岳侯之死,其说先中于庸主之心矣(40),也是事实。(73)程颐:《春秋传》,载《二程集》(下),第1086、1093、1094页。
为了使华夏民族免于披发左衽之祸,且须授权齐桓公、晋文公这样实力强大的诸侯,在晚明则是要信任而不是疑忌像熊廷弼、袁崇焕那样的爱国将领,以充分发挥其保卫国家的作用。弟子者,卑而无权之谓也。⑥程颐:《春秋传》,载《二程集》(下),中华书局1981年版,第1086页。……延广扶孱主以耻其亡而独奋起,延广之忠愤,虽败犹荣,而可重咎之以折中国生人之气邪?延广之不胜,特不幸耳。
④《秦桧画像赞》曰:维师益金,识最渊冲。(65)王夫之:《宋论》卷七,载《船山全书》第11册,第186页。
(45)对于桑维翰这种卑劣行径,刘知远、杜重威、景延广皆交诋其非,后世有识者推原祸始亦怀余怒,可是胡寅竟褒奖其为不为身谋的贤者,如此立义,岂非颠倒黑白? (三)批判胡安国称兴晋者桑维翰,亡晋者景延广 石敬瑭死后,景延广执掌朝政,改变向契丹称臣的政策。(82)而王夫之则认为,孔子作《春秋》的根本宗旨是贵夏必先赵武,尊王授权桓文(83),即只有像赵武灵王、齐桓公、晋文公那样重视国家富强,才是真正的贵夏,亦才是真正的尊王。
(13)李心传: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,第1857、1774页。顾抑思之,夷不攘,则王不可得而尊。
故善说《春秋》者,废胡氏之言兵,未为不知治也(26)。(79)王夫之:《黄书·原极第一》,载《船山全书》第12册,第503页。……引申尊王之论,自可有孙、程、胡诸氏之说。(38) 既然五经无防制权臣之道,那么,又如何看待生民之生死与一姓之兴亡呢?王夫之说:以在下之义而言之,则寇贼之扰为小,而篡弑之逆为大。
(39)王夫之:《读通鉴论》卷十七,载《船山全书》第10册,第669页。高行周拒之于澶洲,而一战不胜,收军北去……阳城之战,符彦卿一呼以起,倾国之众,溃如山崩,弃其奚车,乘驼亟走。
桑维翰罢免了景延广,使其最后被契丹国主所杀害。(49) 最后,论定导致后晋灭亡的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桑维翰,景延广无罪:以石氏论,称臣称男,责赂无厌,丑诟相仍,名为天子,贱同仆隶……重敛中国之所有,以邀一日之欢,军储不给而军怨于伍,流离载道而民怨于郊……石氏之亡,桑维翰实亡之,而奈何使延广代任其咎也。
(16)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五,第1650页。这个民族在世界上,财足自亿、兵足自强、智足自名(86)。
评论
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
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
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
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